培育国家观念、中华文化、价值观教育……近日,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公布《小学教育课程指引》,明确了配合优化的十二个“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”,其中重点提到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”。
爱国,作为一种朴素的内心情感,也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。让孩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,全面深入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、发展成就,才能在内心深度坚定对国家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爱国教育课,也是很多国家的传统,升国旗、学国歌等更是校园里的“常规仪式”。而对于香港来说,明珠曾经蒙尘,其中有着特殊又曲折的历史。让孩子们抓紧补齐爱国课程、系好这人生的“第一颗扣子”,需求更为迫切,意义也更为深远。
“教育的崩坏足以摧毁一个民族。”回顾香港发展历程,教育的“走偏”曾带来诸多“灾难性”后果。殖民时期,香港中英文教学比例为1∶10,学校不设中国历史课,中国历史被编入亚洲历史,港人国家民族观念被强行淡化;回归前夕,港英政府精心“埋雷”,将所谓“在华代理人”安插进教育机构,又发展了一批“应声虫”。
回归祖国后,香港教育问题一度未能很好解决——教学改革一再折戟,学校课堂上,鼓吹殖民统治、宣扬有害思想的“毒教师”“毒导师”肆无忌惮;通识教育教材一度无标准,颠倒黑白、充满偏见的内容比比皆是。比如,2018年版《明名教育高中通识教育》“今日香港”分册中,竟把驱赶内地游客、嘘国歌等行为形容为“战斗”。如此荼毒之下,部分年轻人严重缺乏历史感、文化观,甚至甘受煽动参与暴力活动。
心之所系,行之所向。教育在学生内心播撒什么种子,事关“培养什么人”的深刻命题。近年来,香港加快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。从推行中国历史科新课程大纲,到要求所有中小学在每个上课日、元旦日、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以及国庆日升挂国旗,再到按“规划年历”指导中小学配合重要节日开展国民教育活动……一系列举措落地,积极效应正在显现。特别是还将在“人文科”教学方面,按年级深化孩子们对国家的认识,重点学习国家安全的重要性、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,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和中华文化发展概况,进一步增加国民身份认同。
以更大视野来看,观念思想、价值判断等不是朝夕所能速成,往往形塑于潜移默化之中。在坚定推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,更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,充分营造良好氛围,让各个领域心有正气、爱国爱港者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历史、说发展、谈理想。当爱国主义教育形成长效机制,成为精神领域中的一种“基础建设”,才能长远立德树人。
随着香港更深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“爱我中华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扎根。一年又一年,一代又一代,香港校园必将走出更多堂堂正正、有知有识的年轻人,在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郑宇飞
爱国主义教育孩子 相关新闻加载中上一篇 农村人口流出地区要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必要的村园
下一篇 没有了